说好的男主无CP - 分卷阅读19
顾爸买了西瓜回来,一家人坐在客厅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分食了西瓜,一直到了九点多,顾青才和他们告别,独自开车回去弄舟。
到了弄舟的家里,顾青洗了个澡,坐在床上看了会儿自己这些天迷上的一本奇幻小说,一直到十点多才关了灯睡下。
盛夏晚上蝉鸣不绝,梦乡里却是静谧而默然。
第二天周一,顾青被闹钟准时吵醒,收拾停当后开着车汇入燕京每个工作日都有的早高峰,随着车流到了燕京剧场。
去食堂吃早饭时,看见他的认识的人都要喊一句“耿青”来调侃,顾青也早想到这都是必定发生,因此只是笑着,偶尔露出无奈的表情来应对。
经过半个多月的排练时间,《精神病快乐吗》这出话剧已经到了走排的阶段,早上一来导演就安排着大家将整出戏拉了一次,方便观察、调整一些小细节。
第二次再排戏,导演魏艾时不时叫停,指出一些不妥当的地方,让演员调整。
一直到第二次戏排完,魏艾才皱着眉叫了顾青到他跟前。
顾青走近后见他一副皱眉沉思,好像有什么犹豫不决的样子,便主动开口询问:“是我哪里处理得不太好么?”
“不,不,是你处理得太好了。”魏艾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喃喃着说道。
“嗯?”顾青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魏艾皱着眉看着顾青说,“陆深聪明睿智,陆森天真胆怯,你演得太好了,完全将他们区分得很明显,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谁,但是……”他说到这里有点儿像是话到了嘴边想不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将自己心里想的转变成语言。
陆深是这出话剧的主角,而陆森是他的女性第二人格。
顾青顺着魏艾的思路去想,回忆着自己的表演方法,脑子里灵光一闪,接茬道:“他们成了两个人?”
魏艾听了激动的双手一拍,“没错,他们成了两个人,但陆深和陆森其实只是两个人格,说到底他俩是一个人。他们或许在行为举止和思考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但也会总有些地方是相似,而并非百分之百完全不一样。”他连珠炮似的快速说着,像是在自己跟自己确认。
“完全的两个人……那就没有分裂感,而只是两个正常的人,没有那种……精神病患者会有的神经质。”顾青也在自顾自的思考。
他在演绎陆森的时候参照的是偶像剧里的小女生,但或许就是模仿得有些太像了,使他和在演绎陆深时所表现出来的完全就是两种感觉。这种改头换面式的老辣演技,此时却成为了饰演好一个人格分裂的阻碍。
各自得出结论两人抬头看了一眼彼此,默契地对对方露出一个苦笑。
“这个度太难把握。就像追女孩子,若即若离的姑娘是最难搞定的。这样需要表现得似是而非、像又不像的两个角色,到底什么样才是恰到好处?”魏艾对顾青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顾青听他说完,也讲出了自己想到的困难的地方:“神经质,就是紧张、焦虑、不安等等消极的情绪,可这些情绪是和陆深这个人格的特质完全相悖的,而陆森虽然胆小怯弱,但总体来说也是一个积极人格。
咱们这出话剧的主题是想告诉人们,即便是精神病患者也能拥有正常人的快乐,所以我们不仅要演出这些人的正常的快乐,还不能忘掉他们不正常的本质。”
魏艾听后点头表示自己同意顾青的想法,然后又皱着眉陷入了沉思。
顾青看着不远处仍在排练的一众演员,心里也在思考着自己要如何将“神经质”这种东西很好地表演出来。
之前他想着要表演少女,就去看那些偶像剧模仿女主角。
可这次要饰演一个精神病人,再去看那些电影里的精神病,效果估计不会太好。
毕竟电影里精神病都是演员演的,本色出演的成分太少,而且每一个演员有每一个演员的表演方式,让其他演员出彩的方法不一定就是适合他的。
两人就这样站在那儿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子,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导演魏艾只好说:“这件事我们得好好想想,但其他工作也不能停摆,你先去忙吧,想到办法了咱们再商量。”
顾青也只能点点头,回到了排练位置上,继续练习之前的走位。
吃午饭时,演员队队长冯平和颇有资历两个年老演员跟顾青坐在一起。
冯平见他一副愁眉不展、心不在焉的样子,有些担心地问:“是排练出什么岔子了,怎么你跟导演都是一副遇到难题的样子?”
顾青抬头看过同桌的三个人注视自己的目光,满脸困惑地问冯平道:“冯老师,你说精神病人的快乐是什么样子的?”
“嗯?”冯平一愣,然后笑了起来,“这我就不知道了。”
“我也不知道,”顾青皱着眉,“导演说我把主角的两个人格演得太分明了,人格分裂反而不怎么明显,我也觉得我没有表现出来那种神经质的感觉。还有一个问题是,正常与失常之间的分寸该怎么把握,才能既体现出精神病患者的不同又不显得疯癫。”
说完后,顾青自己也觉得这真是太难了,轻轻叹了口气又低下头去吃饭。
冯平看他苦恼到心事重重的样子,也没什么太好的建议。
毕竟演技这种东西是一种个人技能,靠的全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而顾青早已进了门,山都翻了一座了,再往前的上坡下坡,也都只能由他自己一步一步走了。
“别着急,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冯平如此劝慰道。
第22章
吃过了午饭,排练继续进行。
一直到下午排练结束,导演魏艾让顾青吃了饭先别走,去他办公室商量点事情。
顾青猜测着大概是魏艾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是激动又是好奇地吃完了饭。
到了导演的办公室,魏艾让顾青坐下后便开门见山的说:“曹院长帮忙联系了燕京第三医院,询问能不能有几人去当志愿者,院方已经同意了。”
“志愿者?”顾青睁大了眼睛,露出有些惊讶地表情。
会让演员去当志愿者的医院,还跟《精神病快乐吗》这部话剧有关,那一定就是精神病院了。
而顾青要演得是一个人格分裂患者,要有神经质,精神病院最不缺的大概就是神经质了了,里面的病人简直是最真实最完美的模板。
“太好了。”顾青想通之后点点头,不过,“几个人?”
“对,”魏艾回答,“不只是你,还有几个戏份较重的演员,包括我,大家都得实地考察一下,以免我们将这部戏演得太假,破绽百出。要知道谷劭先生写剧本的时候,也是在精神病院里做了很长一段时间志愿者的。”
“嗯”,顾青沉声答应。
“时间怎么安排?”他接着问道。
“每周六,把一天的排练时间改为当一天的志愿者,一直持续到话剧首演。”魏艾回答,显然他早已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好。”
这件事情对顾青来说也是他磨练演技的一个大好机会。
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非常人的心路历程、历史中的重要时刻,这三样是各种奖项评选中最受青睐的因素,也是最考验演员演技的情节桥段。
顾青演过大义凛然的英雄式人物,演过鸡毛蒜皮的市井百姓,陆深与陆森无疑也是这些极端角色之一。
演得好了,他的职业水准、业内口碑更上一层楼;演砸了,毁了原主的名声不说,还毁了谷劭先生的剧本和国艺剧院的口碑,他下半辈子都别想踏足话剧界。
真是机会与挑战并存啊。
与导演魏艾交谈过后,在开车回家的路上,顾青如此想着,不禁叹了口气。
之后的顾青仍旧过着上班族一般的生活,只不过周六打卡的地方变成了燕京第三医院罢了。
在医院里做志愿者日子让他受益颇深,真实的精神病患者从外表是看不出与常人的不同的。
他们有些也有自己的条理和逻辑,甚至偶尔语出惊人,说一些细细想来还很有哲理的话语,让顾青陷入“到底什么才是正常?我们这些人真的是正常的吗?”等等类似的思考中。
但说到底,哲学这门课的逻辑性本来就是一团乱麻。
顾青对人生、社会还有世界都想不出个所以然,于是一段时间后他也就渐渐不再去探究意那些精神病人都在想什么了。
因此《精神病快乐吗》这部话剧他也打算放弃自己一贯“体验派”的表演方法,转而以“表现派”的方式去演绎。
毕竟要是他真的完全理解、代入了患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主角的思想,那他自己离失常也就不远了。
对顾青来说演戏是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却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得过一次癌症,经历过一次死亡,就已经足够让他学会如何珍惜自己的生活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三个月的排练的时间对一出100分钟左右的话剧来说还是有些略微仓促,于是越接近首演时间,演员们和所有工作人员就越是忙得团团转。
首演前一天晚上的彩排,顾青就已经感觉到了隐隐的紧张气氛。
第二天首演,这种气氛则完全具象化,后台到处都是忙忙碌碌、走来走去的人,还有指挥呼喊的声音。
顾青上了妆,换上衣服,在场边一次次深呼吸着等候,汗湿了手心。
准时七点半,观众都已进场落座,主持人报幕结束,大幕拉开、掌声响起,顾青一步步走上舞台。
一整出戏,高声或低声的台词、大步或小步的走动、挥动手臂、笑声。
直到结束,顾青走下舞台,他才终于回过神来,听到观众席那边传来的一阵阵掌声。
老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真没有假的。一踏上那个舞台顾青完全没有想起自己学过的表演技巧、总结出来的角色特点,甚至那时候他都不是顾青,他只是陆深和陆森。
他成为了三个月的陆氏兄妹,然后在一百分钟的时间里在舞台上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一切都流畅、自然到他甚至想不起来自己在演戏。
看来我还是个改不掉的体验派,顾青想到这里笑着深呼吸一次,叹了口气。
还没等他把刚从台上下来的气喘匀,带着妆发的冯平就过来找他,“顾青,我们得去谢幕。”冯平离得远远的就喊道。
顾青应了一声走过去,离得近了才发现他一副兴奋激动的样子,“大幕不是已经拉下来了吗?”他问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