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我主沉浮 - 第三百八十一章 秋收时节
李思琦忙于整治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以至于感觉到身体都难以支撑了,大量搬迁的百姓需要管理,本地留下的老弱妇孺需要救济,春耕时节需要各级官吏到田间地头督促,划拨耕地更是让人耗神。
好在李思琦熬过来了,春耕时节之后,他的主要精力,几乎都放到了秋收时节。
京兆府路等地悉数都是依靠节度使衙门拨付钱粮来支撑,就连各级的官府都是如此,钱财如同水一样的飘散开去,就连李思琦都感觉到付出太大了。
李思琦很明白,秋收是最为关键的时候,若是这一年的秋收获取了丰收,则诸多的问题基本都能够解决,若是遭遇到天灾或者是人祸,那么节度使衙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地步。
蔡思伟亲率的五万大军,依旧是驻扎在京兆府路一带,严密戒备,防止蒙古鞑子偷袭这些地方,特别是在接近秋收季节的时候。
眼看着粮食长出来的时候,李思琦甚至在家里摆上了神位,每日里祈求菩萨保佑。
秋收季节终于到了,京兆府路等地的粮食首先成熟。
李思琦迅速下发了告示,各级官府出来留下值守的官吏在衙门,其余的全部都到村镇去,督促老百姓将所有的粮食都收割了,而且收割的时间要快,要抓住天晴的时节,万万不能够耽误,不能够偷懒。
蔡思伟则更加的紧张,派遣无数的斥候,侦查河南路以及鄜延路驻扎的蒙古大军的情况,预防蒙古大军在这个时候发动突袭,来抢粮食。
李思琦虽然没有离开衙门,但每日里都会关注地方上的情况。
听见门口响起的脚步声,李思琦甚至没有回头,挥挥手开口。
“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就不要来打扰我。”
“呵呵,李大人,如此忙碌,很是辛苦啊。”
李思琦听见这熟悉的声音,立刻回头。
吴邵刚和李庭芝两人,出现在他的眼前。
李思琦连忙稽首行礼,一边瞪着跟在后面的吏员,意思是没有通报消息。
“李大人,就不要怪罪他们了,是我让他们不要通报的。”
吴邵刚一边说,一边走到了桌案边。
桌上放着大量的文书,右边则是一幅图,上面标注了京兆府路、庆原路、临洮路以及凤翔路粮食收割的情况,以及各地粮食的产量。
按照标注的情况看,京兆府路粮食产量还是最高的,达到了每亩近两石的产量,最低的是临洮路,每亩粮食产量一石四斗左右。
一石粮食相当于千年之后的一百二十斤,也就是说京兆府路的粮食产量,超过了两百斤,但临洮路粮食产量,也就是一百六十斤左右,可不要小看这点差距,耕种的土地多了,差距就很大了。
景定四年,贾似道推行公田法的时候,曾经改变了粮食的计量单位,以前的规矩是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一斛也就相当于是一石粮食,现如今五斗为一斛,两斛为一石,可不要小看这样的改变,老百姓是吃亏的,特别是在征收粮食赋税的时候,个别地方官府混淆计算斛与石之间的关系,让百姓眼睁睁的多缴纳赋税。
四川、云南以及京兆府路等地,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来计算粮食,没有采纳朝廷的改变。
“李大人,看来京兆府路的粮食产量还是不错的,一路来的路上,我到四处看了看,粮食基本都是丰收,收割的也差不多了,若是按照这个方法计算下去,百姓是完全能够稳定下来了。”
李思琦的脸上带着笑容,很快开口回答。
“大人说的不错,下官也是这样想的,今年气候不错,老天保佑,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基本没有遭遇到什么灾害,春耕时节下了几场透雨,没有遭遇到春旱,下官以为,这都是大人的神威所致。。。”
“李大人,这样的话语就不要说了,我没有什么神威,若是老天硬是拧着来,那我们也只能够领着百姓与天斗了。”
简单的寒暄之后,吴邵刚再次开口询问了。
“京兆府路、临洮路、庆原路以及凤翔路等地,今年的粮食都丰收了,是不是就此能够稳定下来,会不会遇到其他的麻烦。”
李思琦稍稍思索一番,正色的开口。
“大人,还是有一些麻烦,主要就是鄜延路的百姓,很有可能逃往到这一带来,蔡都统制派遣的斥候,在鄜延路以及河南路一带都侦查过了,因为京兆府路等地被我们占据,蒙古朝廷对于鄜延路以及河南路等地,管控更加的严酷,地方上的百姓基本活不下去,商贾也是大量的逃走,下官认为,这可能是蒙古朝廷故意为之,就是让京兆府路等地无法安稳下来。。。”
吴邵刚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一边的李庭芝,很快开口了。
“忽必烈和蒙古朝廷既然不能够武力收复这些所谓的边沿之地,肯定是会制造麻烦的,京兆府路、庆原路、临洮路以及凤翔路,已经被蒙古朝廷整治的民不聊生,几乎到了千里无人烟的地步,照此情形发展下去,鄜延路的情况怕是更惨,李大人,你怕是要做好准备,继续咬牙坚持一年左右的时间。”
李庭芝说完,吴邵刚也跟着开口了。
“岳父大人说的是,李大人,今年粮食丰收了,按照节度使衙门的告示,赋税是全部免除的,收获的粮食归百姓所有,租赁出去的官田不是很多,各级官府维持自身的开销是绰绰有余,可若是有大量流亡的百姓进入,就会相对的困难一些。”
“遇见这样的情况,各级官府都不要推诿,要善待逃到这些地方的百姓,至少不能够让他们冻饿致死,这不是小事情,关乎到民心,蒙古朝廷不在乎这些,朝廷不在乎这些,可我们必须要在乎。”
李思琦点点头。
“大人的吩咐,下官记住了。”
吴邵刚微笑着点头,继续开口。
“我看可以在地方上设立常平仓和义仓,常平仓设置在府州县衙门,官府在丰年的时候,出钱购买粮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义仓则设立在村镇,丰年每家每户的百姓,依照家中拥有耕地的多少,以及粮食收成的多少,每亩田捐出一斗左右的粮食,放置在义仓之内,专门救济贫苦的百姓。”
“常平仓由官府直接管辖,主要用于救济大规模的灾荒,以及军队路过所需要的开销,义仓则由村镇的耆老和里正等来管辖,官府务必严格的监督。”
“常平仓和义仓,在四川与云南等地都悉数设立了,效果很是不错,这些年粮食都是丰收的,粮食价格不是很高,官府收购了不少的粮食,若不是常平仓的存在,节度使衙门根本没有办法应对京兆府路等地的救济。”
“京兆府路等地粮食悉数丰收了,常平仓与义仓要迅速设立起来,好好的管理,若是在京兆府路等地悉数设立好了常平仓和义仓,日后出现灾荒,各级官府也能够很好应对了。”
李思琦站起身,从桌上翻出了一份文书,递给了吴邵刚。
吴邵刚拿起文书,仔细看过之后,递给了坐在旁边的李庭芝,笑着开口了。
“李大人不错啊,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在各地设立了常平仓和义仓,一路上我们都没有注意到。。。”
李思琦连忙抱拳开口。
“大人,各地的常平仓和义仓,刚刚开始设立,毕竟秋收季节刚刚开始,需等到粮食全部收割之后,才能够设立常平仓和义仓。”
“嗯,我看官田收获的粮食,拿出二成,放置到常平仓之中,如此今年就不需要耗费什么钱财去收购粮食了。”
李庭芝看完了文书,也笑着开口了。
“李大人考虑深远,一切都想到了。”
酒宴已经准备好,李思琦看着桌上的饭菜,脸色有些变化了。
吴邵刚已经准备动筷子,看见李思琦的神色,连连挥手。
“李大人,这是我提出来的要求,京兆府路等地的百姓还很困苦,若是我们在衙门里面大鱼大肉,也是吃不下去的,等到来年,这里条件好了,我再来吃肉喝酒。”
李思琦的眼睛有些湿润。
“大人到京兆府路来,关心百姓疾苦,吃得好一些是在清理之中的,这是下官的疏忽。”
“李大人,能够吃饱饭就可以了,节度使衙门已经在思考这方面的事宜了,各地官驿,每年的开销都是不少的,鱼肉酒菜都是不少的,说起来都是浪费,要知道官驿代表的可是节度使衙门,若是人人都想着大鱼大肉,都想着美酒佳肴,这等的奢靡之风蔓延下去,可不得了,一路上我已经告诫了官驿的驿丞,日后一定要节约。”
李思琦点点头,没有说话,不过他的思绪,已经飞到了京城,想想京城里面诸多的接待,耗费的钱粮,四川和云南等地,比较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吴邵刚已经端起了饭碗,看见李思琦还在发愣,再次开口。
“李大人,客随主便,你若是不动筷子,我们可不好吃饭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