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兰珠之还君明珠 - 分卷阅读19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备用网站无广告
    守城, 三大贝勒中, 阿敏也被委以重任, 统帅此四城兵力。其时海兰珠待产, 没有仔细揣摩皇太极此举用意, 直到事发, 看着皇太极似笑非笑的样子,才逐渐回过味来。

    休战不久, 明廷勉强保住京城,崇祯帝大骇之际,更绝不能容忍后金在眼皮子底下安营扎寨,立刻派祖大寿、孙承宗等人出兵,夺回遵化四城。孙承宗年迈,却仍有一腔报国热血,当即领命, 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遵化去了。

    明军有十万众,皇太极留给阿敏的兵力却只有五千, 且金蒙皆有, 又非阿敏亲兵,明眼人都看得出, 此战必败。阿敏心急如焚,寄希望于皇太极派兵来援,然而左等右等,却得不到消息,他当即咬牙,在监军道张春等围田滦州时,怯不增援,反杀降人,弃城而逃。

    阿敏这一走,便成了三大贝勒中头一个被清理的。

    六月,皇太极以阿敏不战而逃,屠戮汉人为罪名下狱,后又一下子列出其十六条罪状。众贝勒一致建议将其直接诛杀,然皇太极念其过去功劳,只将其囚禁。阿敏气得满眼通红,在殿上怒瞪着皇太极,咬牙切齿道:“皇太极,你好样的,我不就是杀几个汉人?算我阿敏识人不清!”

    一时间朝野震惊,人人都对这猝不及防的变故心有余悸。只有多尔衮与多铎兄弟二人,冷眼旁观,偶尔扫过阿敏的眼睛里,还有一丝残忍的快意。

    然而仔细一想,皇太极早已给他设下了一个死局。遵化四城远离后金,又靠近北京,明廷必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回。他只留给阿敏五千骑,战是死,不战也是死。而剩下的代善与莽古尔泰,也曾在千里奔袭北京的决策上,与皇太极意见相左,经此之后,仿佛听到了警钟,态度也恭敬了不少。

    阿敏倒台后,他所统领的舒尔哈齐遗留下的势力,便悉数归了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声势大涨,俨然能与剩下的另外两大贝勒比肩。

    海兰珠曾问皇太极:“难道你就不担心济尔哈朗会成为第二个阿敏吗?”

    皇太极却笑了:“不担心。济尔哈朗,我了解他,没有争位的胆子。他别的不行,明哲保身却很在行。”

    海兰珠仔细想了想,皇太极继位前,他是最早主动示好的人之一,而这几年,他也恪守本分,唯皇太极马首是瞻,从没有半点逾越。他太聪明,所以早看透了自己最适合做一个权势斗争外的宗亲。

    果然,济尔哈朗得了好处,锋芒尽敛,对皇太极一样是恭恭敬敬,全然没有要成为另一大贝勒的样子,不多时,众人便也不再多关注他。

    收拾完阿敏,皇太极立刻收起了雷霆手段,认真总结得失,虚心纳谏。

    “闻诸贝勒大臣,有溺爱子弟不令就学者,殆谓我国虽不读书,亦未尝误事。独不思上年我兵之弃滦州,皆由永平驻守贝勒,失于救援,遂致永平、遵化、迁安等城,相继而弃。岂非未尝学问不明义理之故欤?”

    皇太极当即下令,官员子女,无论民族,凡八至十五岁者,皆就学读书,为大金向礼义之邦靠近而努力。为此,皇太极又向许多汉人官员请教,赢得了许多赞誉。

    汉臣中,除范文程外,有两位得到了皇太极的格外重用。第一位参将宁完我,早年便投降来归,原来在萨哈廉手下做事,进入弘文馆后,又引荐了许多汉人。他向皇太极提议,大金应仿明设六部,草拟六部章程,管理大金政府。

    皇太极欣然采纳,遂设六部,由六位小贝勒分别主管,还设承政、参政等官员。六部中,一向以吏部为首,皇太极命多尔衮主理吏部,实际上便是给了他总领六部的巨大权力。多尔衮一时间地位举足轻重,俨然是众位兄弟子侄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另一位汉臣则是额驸佟养性。海兰珠对此人总是不大欣赏,他原来是明朝将领,早在天明年间就密谋投降,被明廷发现后逮捕入狱,他越狱而来,投效大金,并娶了□□哈赤宗女为妻,从此一路高升。此等行径,比普通的投降之人恶劣许多,然对于皇太极而言,他却是个难得的人才。

    此人督率了一队铸造工匠,奉命铸造欧式大炮。近来,这些铸炮工匠终于完成了任务,四十门崭新的欧式大炮宣告铸成,未来的战争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为这两件大事,皇太极又设宴款待众多朝臣。海兰珠亦广邀众贝勒大臣们的妻女,一道前来。席间,多尔衮与另几位汉臣,作为此宴主角,连番接受众人敬酒道贺,不多时,已经有些微醺了。

    海兰珠生产完时日不久,经不得劳累,皇太极一面与众人宴饮,一面又悄悄遣了人来扶着妻子去屋里小憩片刻。

    昏暗的烛光里,海兰珠隐隐听到一男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