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男装大佬 - 分卷阅读139
各方调往江南的最后一批粮食已在路上,陆允明一方面视察即将开修的通济渠汴河段,一方面迎了这批粮食,分派出去。
谢亭带着程平等属官在码头迎接陆允明。
程平看着官船上下来的紫色身影,帅依旧是帅的,好像有点黑了……
陆允明含笑拉住行礼的谢亭,“志泊无需多礼。”又对汴州州府属官们道,“诸位都请免礼。”目光扫过谢亭身后的程平,心下一笑,汴州水土养人,在这呆了几个月,倒似长了一点肉……
州府官员这边浩浩荡荡,陆允明身边属官却少——都撒在了江南各地,副手周望川老当益壮,自从上了堤,就没怎么离开。
如此,招待起来倒是好招待,先去州府衙门汇报工作走流程,然后去馆驿,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一起去拜望刘都督。刘椿是宣武军都督,从二品,恰比陆允明高一级。
程平如今官位高了,能捞到一个不错的位置吃瓜看大佬演戏。
刘都督似比那日探病时好多了,面色红润,精神也不错,穿着二品官袍,颇有威仪——程平还是头一回看他穿官袍呢。
大郎二郎在军中都有官职,也都正经着官服,给陆允明见礼。
整个场面和谐得很:刘都督称呼陆允明“诚之”,还回忆了一下与陆家老爷子的老交情;陆允明满面真诚地询问刘都督病情,并建议快马请圣人的御医过来瞧瞧……但程平很擅长透过表面看实质,陆相公与刘都督,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啊。
陆相是陈相门生,陈党在对藩镇问题上,一直是鹰派,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加强朝廷集权,几次大的对藩镇用兵,都是陈党主张。这种情况下,节度使们怎么可能与陆允明有多么亲近?
陆允明是个有眼色的,不难为这位硬撑着的老人,走完过场,很快就带着诸人告辞走了。
白天,人多眼杂,大家都在演;晚间,作为官方卧底,程平终于与这位上峰接上了头。
看着熟悉的笑脸,陆允明不自觉地就笑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这个亭子里贼忒兮兮啃藕的少年,如今已是一州别驾。陆允明仔细看程平,当年的贼气和混不吝还有,只是因为有了阅历和城府,这“贼”便化成了官员的圆融,“混不吝”则更像士人的洒脱。
陆允明的目光在程平圆润的面部线条上停一下,呵,倒越发秀气了。
程平则把手里的纸包摊开,笑道:“座主也尝尝这汴州的栗子。”
两人想起第一次因为买栗子相遇的事,都笑了。
并没多少时间叙旧,程平简要地陈述了汴州当前的情况:重病的节度使;做事看似周全、但其实漏洞不少的刘温;让人摸不清底细的刘良;高深莫测、半个地头蛇的谢刺史……汴州军政就如顽童搭的积木城堡,粗粗看起来倒也像模像样,但不定碰上哪儿,就噼里啪啦都塌了。
“问题的症结就在节度使这个位子上。”陆允明轻叹一口气,多像多年前的皇位之争。
程平点头,可不是嘛。
“此间事,我会另具表上奏圣人。汴州若有急变……你跟着谢刺史,只管做分内事便好。”
程平略瞪眼睛,按常理推测,你跟谢刺史不是一个阵营的吧?
陆允明笑着皱眉,都五品官了,还做这副小儿郎样子,却到底还是提点她:“他是个有成算的,也知道圣人派你来做什么,你只按正经路数跟着他,便没有问题。”
要是陆相能在这主持就好了,程平不由得笑问:“座主计划在汴州逗留多久?”
“这两日粮到了,便要回江南去。”
第92章 汴州有异动
宣武军节度使府, 行军司马马芳与大郎刘温在书房密谈。
“属下接到密报,江南运河疏浚已完成十之八九。待整条运河都贯通了, 我宣武军独据汴河之利的日子恐怕……”马芳摇头叹息。
刘温以拳击掌, “我早跟阿耶说疏通运河这事当设法阻挠, 或去朝中使力,或让人挖坏些渠子,或干脆让人扮匪盗,截了粮草,有上那么几回, 也就把姓陆的吓了回去。可阿耶总说自己是朝廷的节度使,不能行这不臣之举。”
“都督年岁大了, 做事难免心软, 但大郎却要为宣武军的日后考虑。”
刘温叹一口气:“我又能如何?”
“大郎想过没有,若南北贯通, 圣人会不会重新调整运河沿线军事节度区划?朝廷为了保证江南的赋税钱粮,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刘温的表情越发凝重了。
“若都督康健,我们是不怕的。都督毕竟是先帝时的老人儿了,与圣人又有些旧交情。然都督如今这个样子,朝廷会不会趁机合并裁撤了宣武军?”
刘温大惊, “莫非你听到什么风声?”
马芳忙道:“下官只是猜测,也不一定就如此,不过是提醒大郎防着些。”
看刘温面色稍霁, 精通猴皮筋儿谈话术的马芳话头儿又一转:“下官最是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